《財務與會計》:陳毓圭:關于當前注會行業幾個熱點問題 |
[字號:大 中 小] 2015-07-28 閱讀次數:2600 |
來源:財務與會計 2015年第12期 一、關于行業當前形勢的基本判斷 5月27日,中注協召開了2015年第一次會長會,研究了行業當前的重大問題。會長會認為,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新形勢下,注冊會計師行業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面臨著空前的社會責任,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是會長會對當前形勢的基本判斷。 “一帶一路”戰略、政府財務會計制度改革、金融創新、“互聯網+”等等,都為行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比如“一帶一路”戰略,我國向境外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數千億元,這筆錢具體用到什么地方,怎么用的,怎么管的,能否收回成本取得效益,不管對于即將成立的亞投行,還是作為債權人的我國政府,都是亟需關注的。注冊會計師行業能否參與到這些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工程造價審計、預算評審、績效審核中?這是行業面臨的巨大機遇。再如政府采購招標問題,事務所能否代理政府招標業務,以注冊會計師的專業能力,為政府采購注入新的專業力量?這也是行業面臨的機遇。又如金融業發展,以前銀行牌照管得很嚴,現在開始向民營銀行發放牌照。以前,很多同志說銀行的業務都被大型事務所拿到,做不了金融業務。現在很多中小銀行、保險公司、融資租賃機構不斷出現,事務所也可以從中小金融機構做起,積累經驗,這還是行業面臨的機遇。總之,在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行業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同時,責任也大大增加了。 二、關于當前行業的兩個制度問題 (一)國際審計(報告)標準改革 今年年初,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理事會(IAASB)完成了對國際審計報告相關準則的改革,于2015年1月15日發布了新制定(修訂)的審計準則文本,著力于提高審計報告的信息含量和審計透明度。中注協積極參與了這次改革。在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國際趨同戰略大背景下,國際審計(報告)標準改革要求我們相應推進我國審計(報告)標準改革。目前,中注協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相關工作。審計(報告)標準改革對行業的影響是根本性的,是對行業審計專業水平的一次檢驗。過去,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標準格式是固定的,只有幾句話講結論,沒有充分地表達對客戶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的意見。不管執業質量怎樣,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內容都一樣,執業質量相對不高的事務所,容易“打馬虎眼”。 審計(報告)標準改革后,情況不同了。審計報告增加了以下內容:回應持續經營問題;披露獨立性政策;就關鍵審計事項進行說明。這實際上就是對影響重大錯報風險的因素進行分析和交代。所以,新的審計報告是對行業審計專業水平、對每一家事務所專業水平的檢驗,需要行業同志們高度重視,提早謀劃,從審計準則、審計理念、審計責任這些方面來提升認識和能力。 (二)政府采購“競爭性磋商”采購方式 政府采購傳統上有五種方式,第六種方式就是“競爭性磋商”采購方式,是2014年12月出臺的《政府采購競爭性磋商采購方式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新確定的采購方式。前五種方式下,往往是“價低者得”。在“價低者得”的原則下,越是專業水平低的事務所越是可以、“敢于”出低價,越有可能拿到業務,這讓那些有專業追求、有職業操守的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們很無奈。 十年前,中注協就開始推動解決不正當低價競爭問題。中注協曾經與財政部會計司合作,分別出臺了《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招標規范》、《會計師事務所以投標方式承接審計業務指導意見》兩個文件,有效果,但不顯著。因為無論是招標還是投標,都是以“價低者得”為前提,只要“價低者得”的原則不變,不正當低價競爭的問題就很難解決。 隨著政府采購項目不斷增多,加上審計輪換制等因素,使得事務所投標的情形越來越多,“價低者得”的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尖銳。 近年來,我們把反不正當低價競爭作為行業重點工作來抓。2013年,我們支持協助張連起同志(全國政協委員、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做了政協提案,就是要解決政府采購當中“價低者得”的問題。財政部高度重視,出臺了前面所講的《暫行辦法》,有了第六種采購方式——“價低者不一定得”的競爭性磋商采購方式。 當然,競爭性磋商采購方式也不是最理想的,這種方式仍然把價格放在綜合評分里面,只在技術評價階段進行更加充分的討論。最理想的辦法是把價格和技術分成兩個標,先考慮技術標,選三五家技術過硬的事務所,然后再考慮價格標。中注協正在開展的“行業史料展”的招標工作就是這樣操作的。我相信,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還會有更理想的招標方式出臺,但競爭性磋商采購方式已經邁進了一大步。接下來,我們要進一步推進《暫行辦法》的實施,希望大家一方面要熟悉競爭性磋商采購方式,另一方面推動客戶去使用這種采購方式,進一步改善行業競爭環境。 三、關于行業當前面臨的重大風險 居安思危永遠是事業發展的保證。在對行業當前形勢保持樂觀的情況下,同時也要注意防范風險。 (一)違反獨立性原則的風險 獨立性是注冊會計師行業的靈魂,這是注冊會計師行業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重要判斷。在新的形勢下,獨立性問題更加突出了。一是事務所做大了,分支機構多了,合伙人多了,事務所一體化管理跟不上,違反獨立性原則的風險就會增大。二是業務多元化了,行業非審計業務發展很快,從2009年非審計收入占全行業收入的13.6%,擴大到2014年的30.4%,這是行業的巨大進步,說明新業務拓展戰略取得了巨大成效,成為支撐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但同時,非審計業務增加之后,也加大了對注冊會計師獨立性的挑戰。要避免向同一客戶提供審計業務和咨詢業務,一旦出了問題,在注冊會計師行業就不僅僅是道德層面的問題,而是要撤資格、砸飯碗的問題,每一位事務所合伙人要高度重視。 (二)民事責任增大的風險 目前行業承擔的責任更多的是行政責任。行政處罰一下只是面子不好看,少幾個客戶,如果按照民事責任追究,就要掏腰包。目前《證券法》已進入修訂程序。新的《證券法》有幾個關鍵點,其中一條就是舉證責任倒置。如果一項業務涉及訴訟,除非事務所證明自己勤勉盡責,否則就要承擔責任。所以,隨著《證券法》的修改,股票發行注冊制的引入,事務所的民事責任不斷增大。之前是證監會審核,改為注冊制后,專業機構和發行人的責任加大了。 (三)被互聯網技術“落下”的風險 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大數據、云平臺等新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以馬云為代表的互聯網英雄令人羨慕,但對注冊會計師行業來說,更要學習“馬云們”抓住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實現行業的歷史性提升和革命的機會。如果不抓住這個機會,我們就有可能被互聯網技術“落下”,甚至取代。 “互聯網+”時代,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的核心是審計智能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已不再是替代部分手工勞動,而是替代智力,也就是替代職業判斷。注冊會計師行業信息化已經不再是用軟件和工具來代替部分審計工作底稿的程序,很多專業判斷已經不再需要注冊會計師,而是利用互聯網技術來實現。所以,注冊會計師行業面臨著被互聯網技術取代,被互聯網技術“落下”的風險。 在行業信息化建設中,中注協會繼續加大投入和推進力度。推進行業信息化建設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一家事務所、每一名注冊會計師的努力,希望我們共同做好這件事情。 (四)證券市場擴容的審計質量風險 以創業板、新三板為代表的證券市場創新快速發展,一方面,這對行業來講是發展的大好機遇,事務所的業務量會大幅增加;但另一方面,審計風險也會相應加大。我們和風險投資家不同,對投資家來說,10個創業板,只要有一二個能成功就能賺錢。但是事務所不行,10個里面有1家審計報告出了大問題,可能遭受“滅頂之災”,需要高度警惕。 (五)反腐倡廉中不廉的風險 在商品市場上,向中介或有關方支付業務介紹費、傭金是經?,F象。但是,如同政府官員不能收傭金,如果收就是受賄、就是違紀違法一樣,注冊會計師也是不能收受支付傭金的,這是違反獨立性原則、違反職業道德要求的。注冊會計師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 (六)專業勝任能力不足的風險 如果說我們國家面臨著“三期疊加”的問題,那么注冊會計師行業也面臨著“三期疊加”的問題。一是經濟增幅放緩、市場轉型,導致審計風險加大。二是事務所合伙制改革使注冊會計師承擔無限責任。三是《證券法》修改又加大了注冊會計師的民事責任。這三個元素加在一起對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形成挑戰,風險不小。 (本文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秘書長陳毓圭在“行業熱點專題報告會”上的講話整理,本刊略有刪節) |
相關內容 |